《北京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研究(上下册)》

来源:未知日期:2023-02-08 10:41 浏览:



前言
       “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被列为《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9年11月份发布的《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也曾具体阐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一项重大的国家战略,《规划》还强调,到2022年,中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制度框架初步建立;到2035年,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制度安排更加科学有效;到本世纪中叶,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相适应的应对人口老龄化制度安排成熟完备。国家提出老龄规划“三步走”方案,意味着从现在开始正式启动针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部署。尽管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是综合性问题,但是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则应该是这一国家战略的核心、重点和落脚点。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关键是要构建一个适合中国国情的养老服务体系。本书是关于北京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研究。
       构建养老服务体系不是凭空构建一个漂亮的“大厦”,而是要真正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即让养老服务体系能够真正落地,让老年人真正受益。要想实现这一目的,必须首先摸清现有养老供给侧的底细和需求侧的状况,以满足老年人需求为目的,在现有供给条件下构建养老服务体系。
       作为“询证决策”和“询证规划”的第一步,首先是要收集供给侧和需求侧数据。为此,北京市民政局于2016年决定开展北京市居家养老相关服务设施摸底普查。北京大学作为项目中标单位负责为本次普查提供设计和技术支持,并于2016年6月份开始设计和实施现场调查,整个调查工作于2017年2月份全部结束。本次普查获得了全市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养老机构、养老社会组织和企业、与老年人有关的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机构、以及有意向开展养老服务的闲置设施等大量数据。项目团队最终撰写击级普查分析报告12份,区级普查分析报告80份。其中10份市级报告已经由华龄出版社于2018年正式出版。在供给侧调查结果出来以后,北京市民政局又于2017年11月正式启动全市“精准帮扶”需求调查,这是一次针对全市困境人群,特别是困境老人和(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的一次普查,属于需求侧调查。本次调查由北京大学等四家市级团队负责调查的设计和组织工作,调查于2019年5月份全部结束。共计获得了全市65.35万困境老年人的有效数据。调查内容不仅涉及家庭及老年人个人的基本情况信息,还包括老年人健康自理状况、受教育状况、就业状况、参加社会保险情况、主要生活来源、婚姻状况,还调查了老年人的福利或服务享受现状与需求等内容。除此之外,还用国际通用的规范巴氏量表(Barthal Index)对65万多老年人日常活动功能做了评估;与此同时还收集了老年人主要照料者的基本个人信息、照料状况和压力情况等。调查结束后,市级团队完成了市级调查分析报告和全市16个区的区级分析报告,这些报告正在整理和出版过程中。
       尽管两次普查的分析报告已经完成,而且部分报告已经正式出版,但是由于这些报告主要是提交给市级和区级政府,特别是民政部门,所以报告的内容主要追求的是一般性和全面性,而并不具备太多的学术性,也缺少对某些具体问题的深入挖掘和剖析。为了弥补这一不足,也为了让两次调查所获取的丰富数据能够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我们鼓励和推动参与两次调查的学者和研究生利用这些数据撰写了一系列论文。本书正是将这些论文汇编在一起,作为两次普查的研究成果集中地展示出来。尽管这里面绝大多数论文都曾在不同的学术刊物上发表,但将其整合到一起来发表还是十分有意义的,因为它可以反映针对北京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特别是利用北京市两次大规模供给侧和需求侧普查数据所做研究的全貌。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2016年开展的居家养老相关服务设施摸底普查涉及的北京市街道乡镇和社区(村)的居家养老设施在名称上当时还未做统一。从2016年以后北京市推动“三边四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将所有社区层面的养老设施统一称为“养老服务驿站”,将街道乡镇层面的养老设施称为“养老照料中心”,从而将居家养老相关设施在名称上进行了进一步的规范,而且在财政上加大了对这两类机构在建设和运营上的支持。目前本团队正在以北京市精民社会福利研究院的名义承担北京市民政局牵头的养老照料中心、养老服务驿站和公办养老机构的摸底调查,这也是一次针对北京市新型居家养老供给体系的普查。这一调查结果和研究成果将在后续时间陆续公布和发表。
乔晓春
2020年11月30日

0
首页
电话
短信
联系